【金院艺术课堂】这些年,莎士比亚在上海

2014-04-23 上海金融学院大学生艺术团 上海金融学院大学生艺术团

今年是伟大的英国戏剧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从欧美到日韩,全球范围内的纪念活动正在各地开花。在上海这个多元化的戏剧舞台上,莎翁的作品曾被各大剧团无数次搬演或改编,并从不同的侧面对其做出全新的解释,甚至与社会问题相结合,探索与尝试如何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重新解读莎士比亚的作品。

作为中国最早排演莎士比亚戏剧的剧团之一,这些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舞台上也上演了不少莎翁经典作品。

1994年,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排演的《奥赛罗》把重点放在了伊阿古身上。中性的服装与造型、更加虚拟的环境,将故事退到背后,更加突出了角色的塑造与心里特征的体现。而最大的惊喜则是把舞台搬进小剧场,让莎士比亚变得不再那么遥远。


2005年,由英国TNT剧团带来的《麦克白》主打音乐剧场,在思想表现上尊崇原著,灯光将舞台变幻出多重色彩,高水准的形体表达、完整的音乐呈现、优美的莎翁语言以及富于激情的对超自然元素的集中阐释使在场观众时而屏息,时而捧腹。极富历史感的舞台布景又常常在瞬息间变换成森林和城堡等多重效果。



2006年,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与英国伦敦黄土地剧团合作的中英双语版《李尔王》则将故事背景放在了2020年的上海,数百年前的李尔王化而成为国际商业帝国的霸主。演员阵容与对话中西合璧,并试图用东方哲学的观点阐释李尔王的悲剧命运,彰显出原著的现实意义。

2008年,由英国TNT剧团带来的《哈姆雷特》以行云流水的合唱、挥洒自如的表演、充满异域风情的服装、纯正的英语对白吸引了上海的话剧观众。在他们的演绎下,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也是一个战争的故事;是一个惊悚谋杀的故事,又是一个讲述母子的故事。

2008年,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排演的《仲夏夜之梦》带着非常实验的色彩,可以说这是莎士比亚一次非常时尚的转身,这出发生在酒吧里的乱点鸳鸯谱式的《仲夏夜之梦》带给了观众一次非常具有现代感的视听享受,让观众享受了一次纯净的快乐。

2010年,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演出的《驯悍记》,特邀英国顶级巡演剧团TNT剧团导演保罗•斯特宾执导,该剧把历史背景搬至了30年代的上海,长袍马褂代替了西服洋裙,麻将牌九进入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堂,在上海这个以出产“妻管严”为特色的城市里面,邀大家共赏了一场上海特色十足的驯服悍妻黄粱美梦。

2005年,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威尼斯商人夏洛克》从历史的角度为夏洛克击鼓鸣冤,正名平反,列举种种事实让我们承认夏洛克的报复原来是情由可原,逼不得已。此外,该剧团带来的经典版本《威尼斯商人》虽以此命名,但作为反面角色的犹太人夏洛克其实是全剧的真正灵魂所在。莎士比亚的妙笔把这个悭吝、阴酷、视财如命的形象写得呼之欲出。夏洛克的形象,迄今已经成为世界文坛四大“吝啬鬼”之一。

2009年,英国TNT剧团带来的简版《罗密欧与茱丽叶》采用了现场音乐及无伴奏合唱的形式,极简的舞台背景加上7人分饰多角,媒体赞曰“这就是纯粹的戏剧力量,难以被超越,无论是姿态,或是声音,还是音乐的表现力。基于表演者的技巧,戏剧才得以保持了其最基本的朴实。”

2010年,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丹麦子午线剧团、巴提塔剧团及上海杂技团一起合作的《暴风雨》通过多媒体手法与神话人物互动,加上国际语言的使用向观众展示了独特的现代故事和精神旅程,其融合杂技、诗歌、音乐、话剧、哑剧、肢体、舞蹈和魔术,把观众带入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奇幻世界里。


在纪念威廉·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之际,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的莎翁经典喜剧《驯悍记》将于今年4月-5月走进国家大剧院,为观众带来一场上海味儿十足的两性之间“驯”与“被驯”的战争。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