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院艺术课堂】梵高

2014-08-16 上海金融学院大学生艺术团 上海金融学院大学生艺术团

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誉世界

人物简介

文森特·威廉·梵·高(梵高是Van Gogh的音译,而且不是一个词)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梵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后来到巴黎,和印象派画家相交,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因此,人们称他为“后印象派”。但比印象派画家更彻底地学习了东方艺术中线条的表现力,他很欣赏日本葛饰北斋的“浮世绘”。而在西方画家中,从精神上给他更大的影响的 则是伦勃朗杜米埃米莱(Millet)。

梵高生性善良,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博里纳日)里去当过教士,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然而在他主持的一次葬礼上,一位老人的厉声谴责使他突然变得清醒,他开始意识到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上帝,博里纳日的矿工们再也不需要上帝,当然也不需要他了。这样,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画家)建立了友谊。

梵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调常是低沉的,可是后来,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好像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并题写诗句说:“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

在历史的角度来讲,梵高的确是非常超前的画家。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

作品列表

1.《吃马铃薯的人

2.《两棵丝柏树

3.圣雷米时期的《自画像》

4.《有乌鸦的麦田

5.《割草的少年》

6.《煤矿的妇女们》

7.《静物:打开的圣经》

8.《街上的成排房屋》

9.《手拿康乃馨的女人》

10.《马车通过的吊桥》

11.《夕阳下的播种者》

12.《抱着头的老人》

13.《悲哀》

14.《向日葵》 (经典代表作,流传至今还剩有四幅,分别在伦敦国家画廊慕尼黑巴伐利亚美术馆,东京安田·葛西艺术博物馆,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15.《星月夜

16.《夜间咖啡馆—室内景》

17.《夜间咖啡馆—外景》

18.《梵高的卧室

19.《阿尔之妇女吉努夫人》、

20.《红色葡萄园》

21.《阿尔及利亚的士兵》(半身像)

22.《高更的椅子

23.《日本情趣:梅花(模仿广重)》

24.《日本情趣:花魁(模仿英泉)》

25.《海滨的渔船》

26.《自画像》

27.《开花的巴旦杏树枝》

28.《生养紫色鸢尾花的花瓶》

29.《铃鼓咖啡馆的妇女》

30.《梵高的椅子

31.《野生植物》

32.《卷心菜和木鞋》

33《沙丘》

34《两辆马车前的少女》

35《林中的白衣少女》

36《拿铁锹或棒子的正在俯身的男人》

37《暴风雨下的海滨》

38《田地》

39《沙丘风景》

40.《耳朵绑着绷带叼烟斗的自画像》

41.《播种者》

42.《星空》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