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事】3.77亿买家王中军:梦想是成为艺术家

2014-11-07 上海金融学院大学生艺术团 上海金融学院大学生艺术团

2014年11月14日,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夜场拍卖以4亿2,210万美元的成交额,创下苏富比史上任何单场拍卖成交记录。这场远在大洋彼岸的拍卖会在国内社交媒体掀起了轩然大波,而舆论的中心正是这场拍卖的大买家——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

梵·高《雏菊与罂粟花》(Still Life,Vase with Daisies and Poppies)
王中军以6176.5万美金(约人民币3.77亿元)拍下梵·高1890年的作品《雏菊与罂粟花》(Still Life,Vase with Daisies and Poppies),刷新了梵·高静物画的拍卖纪录。这让人们开始关注王中军的另外一个身份——艺术收藏家。然而,除此之外,王中军还是一位有润格的艺术家。2014年3月,王中军就曾登上《芭莎艺术》杂志,分享他收藏的道路,和关于艺术的梦想。

王中军在画室里


王中军,虔诚地站在北京东长安街与CBD 中心区域交会处的某座高档金融写字楼的30 层,眼睛盯着对面的画布,左手端着盛着颜料的廉价塑料盆,右手拿着宽度约5cm 的笔刷。下午2 点,这是完成收藏家们订单的最佳时间,他还需要交付三张作品。因为年底接踵而至的电影事宜,王中军距离答应交画的时间已然迫近。40 万一张的价格并不便宜,面对着绝无折扣的规定,收藏者依然趋之若鹜,马云、史玉柱、宋丹丹、汪峰……王中军坦言,“一些画家画了一辈子也没有我卖的多。”

对于王中军来说,这里是他得以暂时忘却尘缘俗事的乌托邦。作为中国最具知名度的企业家之一,王中军用20 年时间带领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成为了中国首家获准公开发行股票的娱乐公司。创业板上市让这位娱乐大佬以66亿元人民币排名“2013 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42 位。王中军将传媒作为支点,手中的商业杠杆娴熟地撬动着中国日益蓬勃鼎盛的娱乐业,以致这颗“球”至今旋转地匀速而平稳。

商业之外,王中军与中国导演冯小刚共享这间画室。画室于2012 年装修完成,室内陈设简约而精致。墙面几乎全部用来悬挂两位艺术狂热者从2012 年至今所创作的油画作品。后者在成为导演之前担任过美工,出于长期对绘画的热爱,电影《夜宴》被他称为“满足视觉梦想”之作。与冯小刚类似,王中军在从商之前报考过美术学院的夜校班进行专业绘画学习。如今,中国艺术界鼎鼎大名的杨飞云、钱绍武等艺术家那时候作为授课老师,教授王中军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

“月票”
记忆

王中军《紫色丁香》,布面油画,50×70cm,2013年

儿时的王中军对绘画近乎痴迷,他每天利用一切课余时间画画。每到深夜,为了不让父亲看到自己在卧室绘画的灯光,王中军会用厚厚的床单将窗户捂住。五年级时,父母每个月给他两元钱买公交车月票,这对于当时的王中军堪称“一笔巨款”。然而王中军通常会将巨款挪用为购买画材。没了月票钱,他依靠“画技”学会了偷偷画月票。“不用整张月票都画下来,票根儿不用画,只画条儿就行。”王中军谈起儿时的趣事仍然兴致高涨:“月票每个月换一次图案,我连续画了几年,从没被抓到过。”

1976 年,王中军应征入伍。凭借着扎实的美术基础,他给首长们做军队的标图。再后来,他被抽调到军里做标图员。那些日子,绘画技能为他在军队的工作带来了便利。王中军跟着首长坐吉普车、看军队演习,日子过得风光无限。1989 年,王中军赴美留学。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几乎不再有时间画画。绘画似乎和王中军也再无瓜葛。

收藏
帝国

王中军《红色鸡冠花》,布面油画,60×80cm,2012年


回国后,凭借着“华谊兄弟广告公司”,王中军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像那个年代的每一个致富者一样,发财后的王中军为自己买了大房子。面对着空旷的白墙,始终对绘画念念不忘的他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买画装饰。由于长期受到学院派绘画教学的影响,王中军将收藏对象聚焦在了王沂东、艾轩、陈逸飞等一批中国当代写实画派代表人物身上。

如今,杨飞云动辄几百万一张的作品王中军在当年以2 万、4 万这样的价格购买过多件。他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买艾轩的画,只花了1 万美元。通过冯小刚的介绍,王中军与艾轩还成为了好朋友。后来通过艾轩,王中军又买到了吴冠中的作品。就这样,从早期收藏杨飞云、艾轩的写实作品开始,到张大千、徐悲鸿的水墨,再到刘野、曾梵志的观念油画以及隋建国、向京等一批优秀雕塑家的雕塑作品。20 年间,王中军共计收藏了几百件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藏品。

近年来,王中军逐渐放缓了收藏的脚步。伴随着审美取向的变化,他对欧洲画家的作品兴趣越来越大。出于对印象派的关注和学习,他开始喜欢毕沙罗、夏加尔的小尺寸画作。在王中军的心中,收藏是可以被称之为高尚的行为。“就算是收藏艺术品,其实到最后它们也都不是你的。而且有些收藏家能够使它们保存并得以传承下来,这起码需要舍得花钱才行。”

在当代艺术领域,王中军堪称大哥级藏家。不仅如此,他对艺术的执着与热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朋友。马云在接受《芭莎艺术》记者采访时说:“第一次去中军家,被他收藏的画所吸引。我以前从来不知道油画有那么贵,更不知道画里面有那么多的讲究。看着中军衔着大雪茄侃侃而谈的样子,我觉得特别的羡慕,于是像很多朋友们那样,我被中军渊博的分析带进了油画门槛。”

艺术
与公益
王中军《天空6号》,布面油画,80×120cm,2012


2012 年的一天,王中军重新拾起画笔。“因为不好意思”,他趁冯小刚不在画室时,支起画板画了一张。整张作品创作过程顺利,王中军对自己“复出”后的第一张画甚为满意。树木、花草、裸女,这是王中军作品中时常描绘的内容。而粗犷的线条、艳丽的色彩,则是王中军随性而坚毅的气质的淋漓表现。歌手汪峰在第一次看到王中军的作品后,认为“画中那棵田埂旁随风摇曳的树透着孤独和倔强”。七匹狼集团董事长周少雄则形容:“他的画颜色亮而鲜艳,用流行的话说就是很有‘正能量’的感觉,可以感觉到他的心态很明亮,他眼里的生活充满生命力。”

在2012 年的某次慈善晚宴上,王中军作品《天空二号》以人民币68.8 万元落槌。这件事给了他极大的启发,王中军觉得朋友今后再要画,就象征性地付点儿钱,然后将所有收入都捐给公益组织。借助着华谊兄弟自己的慈善基金,从2012 年开始,王中军依靠销售作品共募集了接近1000 万元人民币。这些善款将全部用于“零钱电影院”——一个为打工子弟学校、贫困地区学校搭建寓教娱乐于一体的电影院——旨在让更多的贫困儿童可以在学校里免费看到好电影的公益计划。王中军介绍说,项目迄今为止已经在云南、青海、河南等地启动。

两年时间,王中军已创作了百余件油画作品。他坦言,假如没有公益的动力,仅凭借着自己对于绘画的热情,他一定画不了这么多。关于公益,他做到尽力而为。王中军不愿为自己制定目标,他信奉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做事。“上帝安排了这个过程:我们公司有为儿童做事的公益小组; 大家听着觉得美好,愿意出钱尽一份力; 画拿到家挂起来很美,还做了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自然而然。”王中军说,“能募集到这么多钱真的已经非常满足了。”

“艺术家是最浪漫、最自我、最不受干扰的职业。”王中军的话里无不透着对艺术家这份职业的向往之情。即便在外界看来已拥有了这一新的社会角色,王中军仍旧相信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自由。他甚至罕见地承认,无论外界认为他多么放松,作为上市企业董事长,业绩的压力每天都萦绕于心头。“企业有没有进展,有没有占有率。公司上千名员工,华谊兄弟四个字扛在你身上,你必须要扛。我们在娱乐界做了一个20 年的公司,未来20 年如何走,这些就是我的生活状态。”王中军《自画像》,布面油画,45×55cm,2013年


2013 年12 月7 日,距离上一次画画时隔20 余年后,53 岁的王中军举办了个人的第一个展览《中军和他的朋友们》。北京元·空间策划、挑选并展出了他于2012-2013 年创作的20 件油画作品。开幕酒会上,王中军热情招待着商界与演艺界的朋友。他忙碌而愉悦地与各种提出合影要求的人拍照,并兴致勃勃地与众人分享着创作心得。

那一刻,王中军似乎终于有理由像一个艺术家那样,面对着自己的作品心满意足地畅谈艺术。而或许,那也是他最幸福的时候。

中军
的朋友们
马云
前年中军突然和我说,他自己准备画画了,说是为了华谊公益而画。前面十幅画,每幅十万元。我觉得反正是公益,也就定了一幅。呵呵,说实话期望值不大,只希望不是太涂鸦就行。
没想到他的画确实不错,我觉得很独特,简单但有味道和创意,尤其是他的人体艺术画,我尽管不是很懂,但觉得很有点小资情色,颇有点大家味道。我拿了一幅回家,不少客人很是赞叹,反正一点不俗。
汪峰
还记得在中军哥的工作室看到他的画,第一眼就被吸引!画中那棵田埂旁随风摇曳的树透着孤独和倔强,整幅画散发着一种浓浓的乡韵,还有也许是画家对童年的追忆!我喜欢这画的气质,作品反映了中军哥深埋心底的艺术气质!很荣幸可以拥有这幅画,我会珍惜!

周少雄
中军在年轻的时候曾接受过正规的美术训练,他总会说其实自己又拿起画笔,还是以一种玩的心态,随性、自由,不希望被束缚。从创作来说,中军还是受到印象派的影响比较大,印象派轻松、活泼、随意。比如一棵树、一个池塘、一只皮鞋就是一件作品,他很喜欢生活中的点滴。绘
画可以说是他的一个梦想,男人心中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想,他现在是在实现自己的梦想。

刘野
很多电影人都是学画画的出身,我有时瞎琢磨:为什么那么多学画画的都去干电影了?而且干得不错。王中军先生就是个例子,电影生意做得那么大,呼风唤雨的声势,然而拿起画笔来,立刻就相当专业,这得益于年轻时专业的训练。他作品中的造型、色彩一看就有“童子功”。我很羡慕他的状态,享受着当大老板和当艺术家的双重快活,下笔自由自在,有点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感觉,题材也都是快乐生活,花园洋房什么的,愉快与轻松几乎是他画中唯一的信息。是啊,他有什么理由痛苦呢?即使生活中充满焦虑痛苦的梵·高,在图画中也带给我们那么明丽的色彩。假装痛苦是一种快乐,假装快乐是真痛苦。在绘画和电影中,快乐和痛苦就像香肠的两端,谁是开始?谁是结束?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