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了解到左述这个ID的时候,还是在十多年前的球鞋论坛中,当时便对他超多的球鞋佩服得五体投地。尤其是同一款鞋堆了满满的一个角落的画面,那种视觉和感官上的震撼是很难用言语形容的。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多年后,我们会在台北一起聊天。随着网络时代的变迁,这位叱咤球鞋圈的元老级藏家,更是被大家所熟知。这位堪称两岸收藏家中的代表人物,多年来却一直在劝诫大家不要再收藏球鞋了,这究竟是为什么?让我们在他的球鞋故事中寻找答案。
Digger: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回到最初,你还会选择去买那么多球鞋么?
左述:不会,一定不会。现在的风气不好,以前的时候就是单纯的喜欢鞋,买到就很快乐。但是如果那时候能知道如今玩鞋的风气变成这个样子,我就不会把这个爱好发挥的那么淋漓尽致。
Digger:在这风气转变的过程中,你们这一代藏家,确实影响了很多人。
左述:有人跟我讲过,我自己也在思考过这个问题。华人世界的球鞋风气,有很大一部分是被我影响到的。
Digger:这在这过程中,你的心态有什么转变?
左述:还好,现在大家流行什么,我都能够接受。但是并不代表我随波逐流,在能够接受的同时,还是能够朝着我自己喜欢的方向一直走下去。我还是要坚持自我,但是主流在玩什么?还是可以理解他们的想法的。
Digger:你还记得你买的第一双鞋么?
左述:大概是三代吧(AJ3)。我看过一代,也看过二代(元年AJ1、2)。因为台湾很早以前就开始转播NBA,但是比较少,基本也就是周末播一场比赛录像。那时候,还是“魔术师”约翰逊和“大鸟”伯德的年代,在比赛中有见到过一代和二代,那时候就是觉得这鞋子很特别,但是从未想到过去买它们。
等Air Jordan出到三代,我才恍然觉得,我X,一双鞋子怎么可以这么好看呢。为什么这个家伙(Michael Jordan)鞋子都这么好看。我买的第一双就是三代,买完三代之后才回头去买一代、二代。那时候买鞋还是很容易的,鞋子在上市两三年后还是可以买得到。一代在台湾发售的时候我有见过,当时没有鞋盒,用一个塑胶袋装鞋子,上面有NIKE Logo。以前根本就不讲究包装设计什么的,那时候NIKE还没有这么大名气。

Digger:你还记得AJ1当年在台湾售价多少钱么?
左述:哪里还记得,也根本没有在第一时间去买。我记得我买的第一双AJ3大概一千多块台币。
Digger:一千块台币在当时的台湾来讲,是不是还算蛮多的?
左述:其实说来也惭愧,台湾已经有十几年经济停顿了。那个时候,这算是一个中高端的价位。当年我还是个小孩,但是我出来工作很早,初中毕业之后我就开始打工。因为年轻嘛,又肯拼,所以那时候我就有自己的薪水可以支配了。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家里身手要钱的时候,我已经自力更生了。
Digger:那你觉得现在的鞋价呢?
左述:现在有些太夸张了,已经贵到让人不想买鞋。
Digger:现在复刻的球鞋你还会花钱去买么?
左述:其实我都不晓得,我有多久没有买过鞋了。现在有一些厂商提供给我,还有朋友和粉丝送的,基本自己都没有买过。差不多是在上一次涨价之后,我就不愿意去买了。AJ11、12代刚发售的时候也就是3650(台币),而且一上市还会打折,通常会有打到八折,就算过半年之后还是能买得到。虽然在当时也很贵,但是自己真的很喜欢,所以也愿意去买。现在呢,一上市就是6900(台币),几乎就是以前的一倍了。
我也没有其它的嗜好,也不抽烟,也不喝酒,也不吃槟榔,也不赌博,没有任何额外花钱的活动。所以,那时候同一款球鞋,我会去买很多。
.png)
Digger:我们发现你很钟情于2K4,买了超多。
左述:记得我第一次穿2K4的时候,就很惊讶,怎么会有这么好穿的鞋子。打球,走路各方面都很赞。那时候科比代言嘛,我对他也算蛮有兴趣的,所以开始买2K4。但我并没有打算买很多,只是没想到它会出那么多配色而已。当时我只是想2K4发什么配色,我收齐了就好,你也知道的,以前的鞋子配色也就几个,常规赛,季后赛,全明星赛,大不了再多两个。谁会想到2K4配色多到不行?一下有几十个,所以不能怪我买的多,只是NIKE实在上了太多配色了(笑)。
Digger:收鞋子这么多年来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
左述:最难忘的事情,就是坏了(氧化)很多鞋。那数量超过了500双。那500双现在都还在家里躺着……
Digger:有没有想过怎么去处理它们?
左述:也没有什么方法,只能让他们在躺着了。卖出去?谁会要已经氧化成粉的鞋子。后来我送给朋友一些,它们开餐厅啊,或者做什么,我会送鞋子给他们做陈列。通常他们都用玻璃框把鞋子罩起来,让它们静静在躺在那里继续氧化。反正发在家里也是坏,放在别的地方陈列起来至少还有人看。但是后来发现根本送不完,家里还是有很多坏掉的鞋子。那就算了吧,继续让它们在家里躺着吧。
.png)
Digger:你有算过现在手里有多少双鞋吗?
左述:现在……大概有800双上下吧,因为送了很多给朋友,要不最少有1000多双。
Digger:这么多年来,你大概花了多少钱来购买球鞋?
左述:这真的无法计算。因为我收藏比较杂,Sample、PE、市售,只要看到喜欢我就会收。所以很难去计算。
Digger:驱使你这么多年一直专注在球鞋上动力是什么?
左述:还是那句话,我真的没有别的嗜好了。我曾经也想过,鞋子收成这样子,那就收手了吧。后来我发现如果不收鞋,我不知道要干嘛。有些人会玩改装车,或者去做别的事情,但是我喜欢的就是鞋子,如果我今天不玩鞋,我就没有喜欢的事情了。
.png)
Digger:你会时常拿出来看看它们么?
左述:不是不会,是不敢。我这样说吧,AJ11元年我应该还有7、8双吧。但是我不晓得已经有多少年没有去动过它们了。我把它们包得很好,用袋子一层一层的套起来,包得跟肉粽一样。当年我把它们封起来的时候它们很美,如果我打开看到它们变成粉,那我一定伤心死。因为台湾的气候对于鞋子的杀伤力实在太大,一双干净的冰底放在外面没过多久你就会看到它变黄,何况是这么多年的鞋。
Digger:其实你心里还是很想念它们的,对吧?
左述:对啊,其实很想念,但是一打开它们就会接触空气,所以只能把它们封存起来。我曾卖过一双AJ11“Concord”OG,卖的时候我就提前跟买家讲清楚了:我已经拿多层塑料袋像肉粽一样把它包起来了,十几年没有看过它了,所以发货的时候我也不会把它拆开看,我只是装入箱子寄给你。如果你收到是坏的我不会退钱给你,但如果你收到是好的,那我恭喜你。寄出去后,买家也没有再找过我,所以我猜那鞋子的品相应该还很好。
Digger:你怎么看待球鞋给你带来的名气,关注,成功,甚至议论?
左述:我觉得这很不可思议,玩鞋玩到能让这么多人认识我。我到现在也觉得有些不敢相信。因为玩鞋,使我认识很多朋友,想一想,要不是因为玩鞋怎么会认识大家。很神奇,身边的很多深交的,知心的朋友都是因为玩鞋认识的,他们都比我小很多。多年来,让这么多人认识我,使我好像变得还蛮有影响力的,这是让我觉得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因为只要一脱离球鞋圈我就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人,一样早八晚五的上班族。在球鞋圈,却能够呼风唤雨,这甚至会让我有点思想错乱。
Digger:你会不适应吗?比如走在路上,在捷运里会有人认出你找你攀谈甚至合影。
左述:真的会有这样的情况,在几年前的时候我会不适应,现在好多了,我把它当成一种人生的经历吧。不过,因为这样让我自己变得更小心了。以前我可能会有些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是后来发现可能会影响到一些人,说错话也许会误导到人。后来就会想,有些话该不该讲,有些留言该不该回。像那些存心就要挑衅的,我肯定是不会理睬的。
Digger:迄今,你以自己的收藏和对球鞋的执着影响到了很多的鞋迷。你最想给大家传递的是什么?
左述:其实,我最想给大家传递的是:不要收藏球鞋了。它真的不是一个适合收藏的东西。我已经讲了很多年了,叫大家不要再玩鞋了,买来穿了就算了。买个两三双,四五双够穿了。你买一堆鞋子穿不完,放在那里就会氧化。如果你想把它用很高的价格卖出去,那真的不是一个值得提倡的行为。我一直不喜欢专业的球鞋贩子,搞个几十人几百人去扫鞋那种。如果你卖鞋只是为了买自己更喜欢的鞋,那种我可以接受。但是专门来卖鞋的人根本不懂球鞋,他只是找一堆人来扫鞋,然后以高价卖出去,这种人越来越多。所以我总觉得这市场越来越畸形。
现在鞋已经变成了赚钱的工具。当然,人就是这样子了,什么东西赚钱就马上会有人来从事这个行业。所以自然这个市场就没有那么单纯了。
.png)
Digger:你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的鞋子数量有些太多了?
左述:嗯……当我家电视坏掉了,我换了一台尺寸小的。省下来的空间放鞋子;冰箱坏了,我就不要了,我就用那空间放鞋子;酒柜的酒全部撤了,也拿来放鞋子;沙发坏了,不买新的,就买一个小凳子坐着,把沙发的空间用来放鞋子;若你回到家,把门打开,只看到一个二十寸的小电视,还有一个电脑桌和一个小凳子时候,你就不会再想买任何东西了。我目前自己一个人住,很多认识多年的朋友都没有来过我家,因为我自己很清楚的知道,谁来我家都会觉得我是个疯子,一个正常的家不会把它搞成这样,毫无生活品质。没有桌子,没有椅子,没有沙发,没有冰箱,直到去年我才装了冷气,因为它可以给鞋子除湿。我不想让大家那我当疯子看,甚至连我都觉得自己像是个疯子。
Digger:你后悔么?
左述:后悔倒不会啦,因为我觉得自己得到很多,玩的还蛮快乐的。只不过说,我买了太多鞋,本来有更多钱去做其它事情,但是这些机会都错失了,有点可惜吧。如果没有球鞋,我生活应该还会过得可以,中上等家庭吧,就是个普通人,就是这样子。工作,薪水,各方面都不会太差。大概就是这样而已。我想,这真的是孽缘吧,就这一念之差,一念间就这样过了三十年。
.png)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