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就可以创造艺术? 这是对天才最大的误解。
作者: 王晶
今天,我们就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谈一谈到底怎么判断一幅作品。
我们已经超近距离地观察了蒙德里安对色彩的认识简而言之:你以为瞎来乱来的知名现代美术作品有它极其过人之处
。
蒙德里安是粉刷匠吗?

.png)
.png)
2016年过曝实拍于纽约
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些实拍,是否发现它好像与你平常所见的几百像素图片有些许不同?
对,仿佛黑色的线条严格地分割了画面,仿佛所有色块浮现于画面之上,又好像纵横的黑线中,还存在着细微的交叠。
这是如何做到的?
.png)
是的,你没看错。在蓝色块与黑线的交接上,存在着极其明显的,用笔触分割出的界限。蓝、白色块略微地高出画面,它是一幅有着向内纵深的画面!
与此同时,你是否注意到了,两条黑线其实并非均一的黑色?这里利用了人眼视觉特性: 黑色与灰色相交的时候,黑色一定会跳跃出来,使人眼首先注意到黑色! 这就是为什么你看到这张画时,你眼前会浮现出大量的纵深面,感到这幅画具有卓绝的纵深感!
.png)
黑灰线的纵横交叠,横线黑度明显多处高出纵线,明明是一幅看起来只有黑白两色的画面,却出现了横线与黑线穿插、交叠的效果。这就是黑度不同导致的
.png)
继续欣赏其局部,可明显观察到他对黑的运用原理:
1,图上方的横灰线与纵黑线相交时,在相交处细微地增加了一笔更黑的黑色,以严格区分两条线条的相交处;
2,第二条横黑线穿过纵黑线时,明显黑度不如纵黑线,同时纵黑线靠细微笔触严格地分割了出来。
.png)
而在这一即有黑线、又有黑面的局部上,蒙德里安使用了同样手法: 1,黑面的黑度大大高于黑线,而在线面分割上,又严格地雕刻出了面的高度。
.png)
.png)
实际上,色彩是高度复杂的。在蒙德里安这几幅画中,白色其实并非真正的纯白色,而是一种与其黑、红、黄等色对应的灰色。蒙德里安真的仅仅是个粉刷匠吗? 相信看完上面这些细节,这个答案就非常明确了。
在几幅画当中,同时处理了色彩构成的原则、线与面的关系、黑与灰的关系……这才是蒙德里安真正的贡献: 以近似科学家的态度,将人对色彩的感知、对线面和谐的感知,以最简单地技法严格地证明了出来。
我们接着来看梵高
。
梵高在中国,可谓一个常常被人提及的谜团: 他代表着中国人对艺术创作、疯狂的浪漫幻想。但疯狂就可以创造艺术吗? 这就是对天才最大的误解了。
下面这幅图,是我们在网上所能找到的最大精度的 《星空》 。很多人对 《星空》 的认识,也不会超过这样一张3000像素边长的图。
.png)
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对吧。图片取自网络。
但真正的 《星空》 是这样的:
.png)
.png)
是的,梵高所有的笔触,都是具有色彩延伸、变化,和方向的!
.png)
在 《星空》 原作中,其全部笔触都是带有色彩的变化、延伸,以及方向的,仅仅在上面这个局部中,就出现了五个肌理的方向,而这些全部是用笔触、色彩变化做到的!
.png)
《星空》 是一部使人感到眩晕的作品,因为在这一幅画中,梵高的笔触出现了大量的方向上的对抗,它们全都在延伸、旋转,像激流一样流动。看上面这部分局部,仅仅绿色就出现了浅绿、深绿、深灰绿、棕灰绿、黑绿,而棕色同样出现了五六种。它们之间的递进、纠缠以及肌理上的延伸,构成了具有疯狂动力的前景
既然都说到这里,不如看一看下面这幅。
.png)
梵高的笔触是靠灵感与偶然吗? 绝不是。我们看看这幅 《玫瑰》 就知道了。这幅画作于
1890年,就在梵高进病院之前。
.png)
淡绿色很平常,但淡绿色用到这个地步并不平常。这种褪色几近苍白。而即便是在进病院之前,梵高的笔触也展现出了极高的理性控制: 所有画的花瓣,均是由极其微妙的色彩迁移做内容,以笔触做肌理完成。
.png)
我曾经为梵高绘制的花瓶的瓶体迷惑不解。一开始,我以为是他精神出了问题,所以无法控制色彩与透视的关系——笔触的处理已经使得瓶体出现了问题,仿佛旋转、下陷了似的。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个错误。后来我才明白,这是疯狂的创造。它形成了一个向内的空间,旋转下陷。这就是1890年,已经陷入高度精神失常,于同年自杀的梵高眼中的下沉,它极其理智地结束于疯狂的下旋。
说完了这些,不知你是否能感受到梵高。
绘画并不等同于乱画,并不等同于含混不清。艺术创作始终存在标准,并且这一标准是高度残酷的: 写下了 《茶馆》 的老舍最终跳湖自杀,可 《茶馆》 却偏偏是一个充满幽默感和喜剧感的作品; 同时,如果 《茶馆》 让你笑不出来的话,作为作家的老舍,其价值就要大打折扣。
关于王晶:
1982年生,毕业于巴黎索邦大学,曾就读于法国高等社会科学学院; 后跟随暗房师学习黑白暗房制作。2014年出版画册 《在人间》 。2016年即将出版新书 《再见,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