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特辑|桃花坞年画

2017-01-29 上海金融学院大学生艺术团 上海金融学院大学生艺术团


桃花坞年画


------贴在门上的民俗风情



古时,桃花坞大街是苏州才子聚集地,桃花坞是活在诗画中的风流。年画在人们的印象中,和春联是同一种类型,只不过是过年时贴在门上表达吉祥的装饰——桃花坞年画是刻在纸上的民俗。而桃花坞年画,则是孕育于才子佳人聚集地姑苏城的民间艺术,把文人画的风雅用民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述:祈福迎祥的《一团和气》、《花开富贵》,驱凶避邪的《神荼郁垒》、《钟馗捉鬼》,说时事风俗的《洋灯美人》、《苏州火车开往吴淞》,讲戏曲故事的《三笑烟缘》、《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一幅年画,就是社会的一扇窗,透过它我们能看清世间百态。 

传说最早的桃花坞年画作品是唐伯虎的《风流绝畅图》,虽然有扯虎皮做大旗之疑,但也道出了桃花坞年画的缘起——唐伯虎是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而桃花坞年画则和吴门画派为代表的文人画有很深渊源。

      桃花坞年画的制作

画稿:吴门画意绘姑苏


桃花坞年画的制作分为三步:画稿、刻板、印刷。其中,“画稿”步骤尤为关键,年画要表达的题材、风格在画稿时就定下了基调。而古时有“琴棋书画”之说,绘画是文人雅士的专利。旧时没有版权之说,制作桃花坞年画的工匠看到市面上有流行的绘画,就拿过来做自己制作年画的模板。从这个层面上讲,桃花坞年画的起源,是源自对名人字画的复制。 


刻板:拳刀岁岁刻梨木


画稿完成后,就进入了桃花坞年画制作最艰难的环节:刻板。中国的雕版印刷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后,到明初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逐渐演化出刻书和刻画两个品种。刻画开始时只是刻书的衍生品,主要用来给戏曲、小说刻插画。因为插画更富有表现力,因而慢慢独立出来形成版画这一艺术门类。桃花坞年画是中国版画杰出代表,因其精致刻工而被称作“姑苏版”。 


套印:江南仕女贴花黄


套色是桃花坞年画有别于其它年画的独特工艺。从刻板上印刷出来的年画是单一的黑色的,“就好比素颜的美女,而填套就好比给素颜美女上妆的过程。”年画工艺师乔兰蓉这么说。乔兰蓉2004年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年画的创作、制作与研究,目前就职于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是为数不多志愿从事桃花坞年画创作的年轻工艺师之一。 


     桃花坞年画的传承

传统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艺术已很少生产,但毕竟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一页,故作为旧时主要民间美术样式之一的桃花坞木版年画业已成为一种珍贵的文物,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学习和研究桃花坞年画,对于发展的新的艺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艺术团不忘初心

祝您鸡年大吉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