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之父|Giotto di Bondone

2017-03-30 上海金融学院大学生艺术团 上海金融学院大学生艺术团

- 绘画之父 -

Giotto di Bondone


你听说过乔托吗?



他是个很厉害的人

真的!



乔托在艺术圈的地位

就和但丁在文学圈的地位一样



就是Tom Hanks演的电影

《但丁密码》里的但丁



总之乔托真的是个很厉害的人



这样说好像没什么说服力

我们直接看他的画吧:






Anyway!在乔托的履历里

有两个超级厉害的“大V认证”





他俩都姓“乔”

……

这不是重点!


乔托在绘画界的地位,

就相当于乔布斯在手机界的地位!



怎么理解呢,绘画并不是乔托发明的

但乔托却将绘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他的画就好比第一代iPhone



如果现在要你去用,你肯定会嫌弃它

(速度慢,空间小,像素低什么的)



但在它刚诞生的那一刻

却亮瞎了所有人的狗眼




我们先来看一幅画

它挂在乌菲兹美术馆



圣母玛利亚怀抱耶稣坐在画面正中

周围被信徒和天使环绕着



这种题材经常出现在中世纪的祭坛画上……



那么


乔托是如何把一幅普通的祭坛画

变成iPhone的呢?



我完全没有调侃或亵渎圣母的意思

我们纯聊绘画技法



而这种“凸起感”

就是乔托在绘画上的革命!



他在二维空间里创造出了一种“立体感”

这在绘画中,叫作:



再看圣母玛利亚两边的人



其他画家的画中

两边的人物都是堆在那儿



而乔托笔下的人物,

感觉是真的“由远到近”排列的!



圣彼得和圣保罗很心机的站在后排,

脸虽然小了,但被椅子挡住,

所以看上去一脸sad



所以人们经常说:

乔托是个能画出真实自然的画家,

虽然他的画中也有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地方



比如每个人的脑门都跟电灯泡似的会发光



就好比你看到有人用四叶草头像

就知道他是TF-Boys的粉丝一样




不管怎样,

乔托已经使西方绘画迈出了一大步




他之所以将“透视法”加入到绘画中

我想和他的另一个职业分不开


——建筑师



画建筑图纸当然要符合自然规律,

并且越真实越好啦



除了画家和建筑师外

他在建造斯克罗威尼礼拜堂的项目中



在礼拜堂的墙壁上

有一幅他的代表作



圣经中记载



故事很简单

但乔托画的却一点都不简单


注意画面右下角这个大胡子,

明显站的比其他人更靠近“镜头”



左边居然还有一个背对“镜头”的人



整幅画露脸的一共就没几个

但却给人一种“拥挤感”


主角(耶稣和犹大)身后

还有一大片黑压压的人头




运用画面来控制观众视觉


这种画法

乔托早在7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用了

同样是在Scrovegni的墙上,还有另一幅画



很明显,主角耶稣并不在画面中心,

因此乔托在背景加上了半堵土墙

(也可能是土堆)



这种“指哪儿打哪儿”的画法

在几百年后成了大师伦勃朗&维米尔的绝技



伟大的人,不可能只在一个地方伟大!

乔托不仅为西方绘画带来了:

“透视”和“视觉控制”


还带来了最重要的一点:表情!



她怀抱着儿子的尸体,表情如此悲痛,

好像无法相信眼前所见,

正在试图唤醒耶稣



母亲目睹亲身骨肉离世,

流露出悲痛的表情是情理之中的


但在当时,这是不被允许的!



简单的说,神应该是没有表情的

喜怒哀乐是凡人才有的



而乔托,则是第一个

给这些神加上表情包的艺术家



画的还是同样的神,但有了表情,

人物就有了灵魂,观众也更容易“入戏”



乔托把他们从神坛上拉了下来

使他们变得更加亲民



这也正是文艺复兴的出发点:

从关注神,转而开始关注人



这便是为什么

人们会称乔托是“文艺复兴第一人”

同时他也成为了整个西方绘画的“祖师爷”



所以说



乔托厉害吧?

真的!



艺术团不忘初心

祝您晚安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